“言為心聲,文如其人”,透過文風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品格特質(zhì),也能看到一個政黨的工作作風。在中央八項規(guī)定中,“切實改進文風”是一項重要內(nèi)容,全黨應以此次學習教育為契機,進一步轉(zhuǎn)變文風、強化作風。
要言之有物。文貴在實,寫實情、提實策、謀實效,一針見血、藥到病除,這也是以文輔政的關鍵所在?,F(xiàn)實中不少文稿華而不實、空洞無物,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。機關文稿的意義主要在于研究問題、指導實踐、推動工作,與一般文學作品的定位和風格顯然不同。作為文稿撰寫者,必須從實際中來、到實際中去,自覺丟棄模板化、套路化的內(nèi)容,充分做好調(diào)查研究,研究真問題、真研究問題,準確發(fā)現(xiàn)矛盾和癥結所在,瞄準存在的痛點難點堵點,有的放矢提出對策建議,并在實踐中加以驗證、總結、推廣。無論是向上報告,還是對下指導,只有內(nèi)容“實”了,心里才不會“虛”。
要通俗曉暢。文稿是寫給人看的,若是人看不懂,也就失去了行文意義。一篇文稿的構成,主要是外在的語言文字和內(nèi)在的邏輯脈絡。在語言文字上,應堅持“通俗易懂”的原則,把文稿寫得通俗化、接地氣才能受歡迎,比喻要貼切、引用要準確、事例要鮮活,切忌引用生僻晦澀的詞句,讓人“敬而遠之”。同時,文字姿態(tài)也要“平易近人”,多一些換位思考和真誠懇切,避免用“官老爺”的語氣進行居高臨下的說教。在行文邏輯上,應做到清晰明了,論述要有先有后、有主有次、有承有啟、有頭有尾。
要簡短精煉。物以稀為貴,文以精為佳。“精”的核心不是“少”或“缺”,而是“純”,是重點突出、詳略得當、恰到好處。在轉(zhuǎn)作風、提效能的時代課題中,簡短精煉的文風蘊含著高效、務實的作風。當前,不少文稿喜歡穿靴戴帽、彎彎繞繞,以篇幅論成績,影響了工作效率,也助長了不良風氣。長篇累牘的根源在于背后的形式主義和“繁瑣哲學”。要讓文稿“瘦身提質(zhì)”,就必須善于提煉,進一步抓住要點、突出重點,把“好鋼”用在刀刃上。同時,對素材內(nèi)容也要大膽取舍,以改革創(chuàng)新精神摒棄冗長、復雜等“陳規(guī)陋習”,讓文風更富有生氣和活力。(硯山縣紀委監(jiān)委特約網(wǎng)評員 何耀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