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央八項規(guī)定不是五年、十年的規(guī)定,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(guī)矩、硬杠杠。”經黨中央同意,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學習教育(以下簡稱“學習教育”)。學習教育于2025年全國兩會后啟動、7月底前基本結束。這一學習教育既是對作風建設成果的集中檢閱,更是面向現代化新征程的莊嚴承諾。這項看似聚焦具體行為的紀律約束,實則以小見大,構建起“破立并舉、標本兼治”的閉環(huán)。站在新的歷史方位,以刀刃向內的政治勇氣,精簡冗余流程,沉淀務實作風;壓縮辦事時限,延展為民情懷。將作風建設轉化為可感知的治理溫度,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“兩個確立”、堅決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為新時代趕考之路鋪就堅實的基礎,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長久動力。
破立并舉,鐵規(guī)礪劍鍛造制度文明
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在2025年的深化實踐中,奏響了“破繭”和“織錦”的雙重和弦,既鋒芒銳利又不失溫情。一方面,借助“月度數據”透明機制和“風腐同查”革新理念,破除“法不責眾”的僥幸心理,鏟除潛在性腐敗的滋生土壤;另一方面,將“三嚴三實”的價值理念熔鑄為黨員干部的精神準則,使廉潔自律從制度要求內化為血脈基因,從外在約束升華為高度的政治自覺。
在制度建設上,通過動態(tài)調適的規(guī)范體系和監(jiān)督網絡,將制度籠子的經緯密度與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同步提升;在思想教育方面,借助專題化、系列化、全程化的精神教育和滋養(yǎng),將作風建設從制度約束升華為價值追求。這種破立并舉、剛柔并濟的智慧,在新時代彰顯出獨特的治理張力。它讓紀律之弦在陽光下更加清晰響亮,讓價值之光在黨員干部心中更加明亮透徹,搭建起高壓震懾“不敢腐”與潛移默化“不想腐”交相輝映的治理橋梁,凝聚成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(wěn)致遠的文明力量。
標本兼治,深水突圍構建治理閉環(huán)
要打破“節(jié)點防腐”的固有周期,構建“永遠在路上”的常態(tài)化治理機制,依靠更高頻、高效、高質的監(jiān)督系統(tǒng)對新型問題進行實時預警,樹立切實可感的治理常態(tài)。在價值層面,要打通“嚴管”與“厚愛”的辯證邏輯關系。通過“澄清正名”機制為擔當者撐腰鼓勁,憑借“容錯清單”激發(fā)干部敢為善為的創(chuàng)造潛能。借助“群眾監(jiān)督云平臺”“作風評議直通車”等創(chuàng)新機制,將剛柔并濟的治理理念轉化為全民共建的實際行動,升華為全民參與的政治文明培育工程。
這種立體式治理模式,既是自我革命政治勇氣的延續(xù),更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動詮釋。在制度創(chuàng)新與文化浸潤的雙重作用下,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正逐漸轉化為解碼中國之治的關鍵鑰匙,散發(fā)著清風正氣。
永恒趕考,初心如磐書寫文明新篇
站在“兩個大局”相互交織的時代浪口,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已升華為一座映照初心的精神豐碑。當“兩個務必”的歷史回響與“兩個永遠在路上”的時代強音相互共鳴,這項起源于作風建設的治黨實踐,不再僅僅局限于作風建設的工具理性層面,更凸顯出“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”的重要意義。
從西柏坡時期的“進京趕考”到新時代“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”,中國共產黨以百年為時間尺度,精心擘畫政治文明的演進藍圖。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作為這幅宏偉長卷中的點睛之筆,以“十年磨一劍”的堅韌定力凈化政治生態(tài),讓其成為破解歷史周期率的東方密碼。同時憑借制度創(chuàng)新的智慧,為全球治理貢獻“作風建設與治國理政深度融合”的中國方案。
當作風建設的“中國實踐”與治國理政的“世界之問”相遇,展現出的不僅是執(zhí)政黨的政治清醒,更是社會主義制度文明的獨特魅力。2025年,這項針對“關鍵少數”的自我革命與“中國式現代化”戰(zhàn)略形成深度共振,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時刻保持的政治清醒,為社會政治文明的演進指明了光明方向。只有將自我革命的勇氣轉化為制度基因,才能在破解大黨獨有難題的過程中永葆生機活力。當作風建設從治黨實踐升華為文化強黨的創(chuàng)造性成果,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便跨越了時空界限,成為標注中國共產黨初心與使命的精神坐標,為世界政黨治理貢獻著東方智慧的璀璨光芒。
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,制度創(chuàng)新永無止境。在制度與文化的和諧交響中,紀律的嚴格要求正轉化為文明的溫暖關懷。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不僅以“徙木立信”的果敢重塑了黨風政風,更以“春風化雨”般的治理智慧滋養(yǎng)著社風民風,成為時代進步的鮮明注腳。(作者:李麗鵬,合肥工業(yè)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、副教授;吳澤城,合肥工業(yè)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輔導員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