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近平總書記強調(diào),持續(xù)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,持續(xù)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,推動干部在遵規(guī)守紀、清正廉潔的前提下大膽干事。卸下“包袱”為的是挑起“擔子”,減負不是“減責任”,更不是“減擔當”,而是責任更重了、要求更高了。新的趕考路上,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刻領會減輕基層負擔是對基層的關心關愛,也是給基層的松綁鼓勁,讓干部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,更好地輕裝上陣解難題,真抓實干善作為。
以群眾滿意為標尺,分辨好“有用事”與“無用功”。于基層而言,群眾關切是有用事,空想虛聲是無用功;事事有著落是有用事,行止于半途是無用功;事關民生、利于發(fā)展是有用事,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是無用功。要回歸服務群眾本位,把以前應付文山會海、填表留痕的精力,轉(zhuǎn)換為服務群眾、推動發(fā)展的動力。要用好考核“指揮棒”,避免無謂消耗基層工作力量,讓發(fā)展導向和服務方向同頻共振。同時也要真正厘清上級部門與基層職能關系,在編制權責清單過程中,應多一些顧全大局、擔當盡責,真正讓“有用事”由“有責人”來干,讓擔當作為在基層落地有聲。
以去蕪存菁為目標,平衡好“卸負重”與“提質(zhì)效”。俗話說,“一條扁擔兩頭挑”,必須兩頭兼顧、平衡施力,才能穩(wěn)步前行。基層減負,減負重是手段,增質(zhì)效才是目的,兩者絕非孤立存在,而是應將“應減之負”和“應擔之責”貫通起來,消除影響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的各種消極因素。要扎實開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,通過壓縮考核流程、減少文件會議、理順權責邊界等方式,讓廣大基層干部放開手腳、輕裝前行。越是擔當前行,越蘊藏著無限機遇,越是大有可為。減負與增效,恰如扁擔兩端,只有心掛兩頭、肩扛兩端,才能在“三更挑水,擔回兩輪明月”的不懈奮斗后,發(fā)揮好兩端所長,匯入“發(fā)展”的缸中,成就一輪更加皎皎的輝月。
以嚴管厚愛為導向,統(tǒng)籌好“嚴問責”與“真保護”。基層工作有壓力、有困難,也要有奔頭、有盼頭。一方面要強化對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(jīng)常性監(jiān)督,嚴格落實各項日常監(jiān)督管理制度,加強對關鍵崗位特別是“一把手”等重點群體的監(jiān)督,立足于早、著眼于小,對干部身上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,及時咬耳扯袖、提醒糾正。另一方面要嚴格落實“三個區(qū)分開來”,完善干部擔當作為激勵和保護機制,對改革攻堅中的“無心之失”“探索之誤”依法依紀予以寬容,通過嚴管外在約束、厚愛內(nèi)生動力,使干部打消“洗碗越多、摔碗越多”思想顧慮,讓干部既在廉潔上“管得住手腳”、又在事業(yè)上“放得開手腳”,持續(xù)激勵干部開拓進取、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。
(作者:陳柏和 劉胤伸)
